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近50年来北极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
作者: 何海迪,李忠勤,王璞玉,张明军,王林(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冰川物质平衡资料,详细分析了北极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因子对物质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主要呈负平衡、零平衡...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中山站附近地区冰架和冰川变化监测
作者: 刘芮希,周春霞,梁琦(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来源:极地研究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南极冰架和冰川的变化是全南极动态变化的主要过程之一。利用MODIS L1B级250 m分辨率数据和Landsat陆地卫星15 m分辨率数据,针对不同尺度试验区域,分别监测2000—2016年间中山站附近地区的埃默里冰架...
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地区冰川融水锶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 仝晓霞,马武明,孙兴乐(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河南省地质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本文研究了帕米尔高原地区冰川融水的Sr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结合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区以HCO3-Ca(Ca-Mg)和HCO3-SO4-Ca-Mg水为主;冰川融水矿化度低...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演替过程的碳动态
作者: 罗辑,李伟,佘佳,何咏梅,高嘉宁(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序列不同演替阶段设置7个样地,分别对7个样地的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试验,对各个样地的植物、土壤碳、粗木质物残体的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原生演替序列7个样地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
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消融期表面流速特征分析
作者: 燕兴国,何元庆,张松林,牛贺文,朱国峰,王世金,蒲涛,史晓宜,石晓非,齐翠姗(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2016年7月15号在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表面布设了16根花杆(stakes),建立了冰川运动速率观测网;用TrimbleGeoXT型手持差分GPS对花杆位置坐标进行测量,获取了2016年7月...
2000-2014年祁连山西段老虎沟12号冰川高程变化
作者: 张其兵,康世昌,王晶(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祁连山冰川自1990s以来持续萎缩,冰川融水径流变化对邻近的干旱区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以往遥感与实测研究显示祁连山西段老虎沟12号冰川面积减少、末端退缩、运动速度降低及平衡线高度升高...
基于改进IHS 融合方法的冰川变化监测研究
作者: 陈云,刘广,廖静娟(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随着卫星及传感器的发展,对地观测技术已广泛用于冰川变化监测中.针对多时相、同源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HS融合冰川变化监测方法.将不同时期影像进行改进IHS融合,使冰川变化区域突显出来...
基于RTK技术的极地冰川移动监测系统的试验研究
作者: 周云霄,窦银科,潘曜,赵琦,刘慧慧(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并在野外实现了移动定位的实时监测试验。与常规定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和稳定性均较高,移动监测精度可达厘米级,适用于冰川移动监测领域且将在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中进行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