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祁连山黑河源区八一冰川—黄藏寺段河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 冯亚伟,孙自永,补建伟,蔡鹤生(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地质大学)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黑河源区河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黑河源区河水沿流域水质变化概况,对黑河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以黑河源区干流为研究对象,对河水进行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河水化学组成以K...

基于高分卫星数据的冰川长度综合提取方法

作者: 杨佰义,张灵先,高杨,向洋,牟乃夏,索朗旦巴(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林芝市气象局)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冰川长度是冰川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以青藏高原普若岗日冰原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波段阈值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冰川边界,综合利用冰川中心线法和冰川主流线法获取冰川长度...

七一冰川地区苔藓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

作者: 马娟娟,李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为了研究七一冰川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状况,基于2009年7~9月野外考察采样与实验室分析测试,测定了苔藓中Cr、Fe、Cu、Zn、As、Cd、Pb和稀土元素La的含量,并对七一冰川地区苔藓中Cr...

GRACE估计南极冰川质量变化的泄露影响及其改正

作者: 邹芳,金双根(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0.75Gt/a,基本与东南极的冰盖质量积累速度27.27±5.12Gt/a抵消;南极全岛冰川整体质量以-152.64±7.00Gt/a速度消失,并以-18.85±4.87Gt/a2的加速度加速融化...

《冰川冻土》期刊已被下列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收录

作者:暂无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国内收录情况:“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网...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水文效应

作者: 沈永平,苏宏超,王国亚,毛炜峄,王顺德,韩萍,王宁练,李忠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水文水资源局;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新疆气候中心;阿克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新疆是我国冰川、积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冰川和积雪融水在水资源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使得河流水文过程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新疆干旱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新疆高山流域产流占地表径流的80...

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判别标准与方法问题——兼论蒙山巨砾堆积堤之成因

作者: 王乃昂,戴霜,张律吕,余莺潇,于昕冉,田璐,尹丽颖(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判断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冰川作用遗迹的真伪,只能通过科学实践检验和学术争鸣加以解决。利用实地考察所测数据资料,证明山东蒙山确无第四纪冰川遗迹。包括蒙山在内的山东中低山丘陵,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符合判别标准的末次冰期冰川地貌三要素组合...

表碛覆盖冰川信息提取方法——以波密县为例

作者: 吴淼,韩用顺,张东水,王欣,格桑旺杰(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西藏自治区公路局)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针对表碛覆盖冰川提取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TM影像、DEM和野外调查资料,基于地物光谱、地形和纹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表碛覆盖冰川区、无表碛覆盖冰川区和阴影下冰川区,采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定量化提取规则...

近20 a中国天山东段典型冰川变化及其气候响应①

作者: 黄晓然,包安明,郭浩,孟凡浩,张鹏飞(荒漠与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干旱区研究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冰川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存储体,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在干旱半干旱区,冰川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1990—2015年Landsat TM及ETM...

东天山庙儿沟平顶冰川冰组构和微构造的特征分析

作者: 厉愿,黄茂桓,杜志恒,效存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冰微构造和组构,分析其特征并解释其所蕴含的意义。冰微构造和组构随深度的演变总体相似于其他中国山地冰川冰的观测结果,同时展示了其季节性特征。部分样品的测试结果有所波动,可能是样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发生改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