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最后的冰川
作者: 林恩 来源:精英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Camille Seaman对冰川有着浓厚的兴趣。2003年,她去了北极,第一次亲眼见到冰川,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两年之后,她又前往南极,次年又跟着考察船去了北极的东格陵兰岛。多次与冰川的亲密接触...
“哭泣”的冰川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著名摄影师和海洋环境专家——迈克尔·诺兰拍摄到了一组北极冰川倒塌时显现出的“哭泣的人脸”的照片,这个“哭脸”就像是在为日益变暖的地球和不断融化的冰川哭泣。 科学家在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对北极熊的调查研究显示...
极度冰川
作者: James Balog 来源:海峡摄影时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James Balog认为冰川的变化最能体现气候环境的变化。在2005年的春天,他带着任务一路向北到了北极——通过拍摄真实照片告诉人们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
念青唐古拉山扎当冰川冰储量估算及冰下地形特征分析
作者: 朱美林,姚檀栋,杨威,田立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冰川体积估算对水资源以及冰川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实测的冰川厚度数据十分稀少,限制了冰川体积的估算.2011年5月对念青唐古拉山北坡扎当冰川进行了雷达测厚工作,获取了该冰川的厚度分布状况...
博格达峰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变化的影响
作者: 何毅,杨太保(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中国冰川普遍发生了退缩,对局地人民生活、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位于西北干旱区的博格达峰地区尤为突出。本文首先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对研究区周边气温...
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03-与NH4+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 王圣杰,张明军,李忠勤,王飞腾,张晓宇(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 甘肃兰州 (730000))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基于2004-2009年间在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与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分析了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O3...
基于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痕量元素*
作者: 熊隆飞,李月芳,李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通过对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非季风季节沉积的雪样分别进行酸化处理和消解处理后,利用高分辨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ICP-SFMS)测试了样品中19种痕量元素(Ba、U、Sr、Rb...
滇西北山地末次冰期冰川发育及其基本特征
作者: 张威,刘蓓蓓(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对滇西北海拔4 000~4 500 m山地的第四纪冰川发育和平衡线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冰川发育主要依托海拔4 000~4 300 m的夷平面,早中期发育小型的冰帽以及流入四周谷地的山谷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