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决策 辉煌的胜利
起步维艰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可 是到了近代,我国科学技术却大大落后了,而许多新兴 学科,特别是实验性很强的原子核科学等,几乎是空白。 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虽然北平研究院有一个原子学 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内也设有核物理部分, 但是论其当时的工作条件、人员情况,真可以说是徒有 其名。以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为例,全所只有5个 人,当时我兼任所长,研究员有何泽慧和彭桓武教授,还 有—名助理员、一名事务员。所址一部分在东皇城根一 个四合院内。当局每月拨给的全部经费,只够买10几只 真空管;室内空空荡荡,仪器设备奇缺,我们只好骑着自 行车大街小巷跑旧货摊、废品站。我们曾经从天桥拍卖 行购回一台旧车床,自己制作一些简单仪器。 据我了解,1949年以前,旧中国的其他科学领 域也都如此,奄奄一息,朝不保夕。 新中国的诞生,不仅使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也给科学事业的大发展带来无限的希望。 新中国宣布诞生后才一个月,也就是1949年11月, 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立即着 手改变以往的状况,使科学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的 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保健和人民的文化生活。不 久,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原子核科学研究机构──中 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 所),在原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和中研院物理研 究所原子核物理部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先是吴有训 兼任所长,我任副所长;一年后,我任所长,王淦昌、 彭桓武任副所长。仅两三年时间,一大批有造诣、有 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核科学家,从美国、英国、法 国、德国、东欧和国内有关大学、研究单位纷纷来到 所里,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组成了中国原子 核科学的研究中心。经费、条件情况也大有改观,仅 1950年,由于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照,政府在财力非 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按预算拨给中国科学院人民 币287.2万元,原子核科学得到了重大支持。 最高决策 1955年1月14日,我和地质学家李四光同时 被召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周总理在听取了李四光 和我分别介绍了我国铀矿资源勘探与原子核科学技 术研究状况后,告诉我们:明天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 导要听取这方面的情况,你们做点准备,简明扼要, 可以带点铀矿石和简单仪器作点现场演示。 第二天,我和李四光等按时到达中南海的一间 会议室,里边已经围坐着许多熟悉的领导人,有毛泽 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彭真、李富 春、陈毅、聂荣臻、薄一波等。 这是一次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的中共中央 书记处扩大会议。 毛泽东主席主持会议,开宗明义:今天,我们这些 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李四光拿出一小块黄黑色铀矿标本,说明铀矿 资源与发展原子能的密切关系。我国1954年上半 年,第一次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 我汇报了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 况和我国近几年做的工作。为了加深直观印象,我把 带去的自己制造的盖革计数器放在会议桌上,把铀 矿石装进口袋里,从桌旁走过,计数器便立刻发出 嘎、嘎、嘎的响声,此时会场上都高兴地笑起来。有的 领导人兴趣正浓,还亲自作了试验。 毛主席点燃一支烟,开始作总结性讲话:我们的 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了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 找到更多的铀矿。我们也训练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 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条件。过去几年,其它事 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 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 定可以搞起来。你们看怎么样呢? 毛主席看了看大家,接着强调说:现在苏联对我们 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 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 会议一致对大力发展原子核科学表示了极大的 兴趣和决心。 毛主席突然语气一转,以哲学家的见解问我提 出关于原子的内部结构问题: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 是这样。我随口回答。那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 西组成的呢? 他的问题并不离奇,要回答准确却使我作难。只 好照实说:这个问题正在探索中。根据现在研究的成 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就是最小 的,不可再分的。 毛主席略加思考,然后说:我看不见得。从哲学 的观点来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 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不过,现在 实验条件不具备,将来会证明是可分的。你们信不 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这是一个预言,是一位政治家的哲学预言。 事有凑巧。就在同年晚些时候美国科学家塞格 勒、恰勃林等,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用具有62亿电 子伏能量的质子轰击铜靶,首先发现反质子,同时发 现一种不带电、自旋相反的中子,即反中子。 到了吃饭时间,大家从会议室来到餐厅,摆有三桌 饭菜,每桌都是六样普遍的菜,多带辣味。我同毛泽东在 一桌,坐在他的对面。终席时,毛泽东举起酒杯站起来, 大声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 我国的原子核科学发展事业,就这样在轻松愉 快的气氛中果断地决策了。我国的原子核科学家无 疑一直是幸运的。自此国家最高层不单果断地作出 了决策,实行决策的条件、措施也都一直在周恩来总 理的亲自关照运筹之中。 严峻考验 50年代末60年代初,天灾人祸同时重重地撞 击着中国大地。对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那是一 个卡脖子的年代。 当我们自身的教训还没有来得及总结、清理,标 榜“无私援助”的“老大哥”却在这时真的变了心。 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此时此刻的心 情是什么滋味!我很清楚,这对于中国原子核科学事 业,以至于中国历史,将意味着什么。前面有道道难 关,而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军万马都会搁浅。真 是这样的话,造成经济损失且不说,中华民族的自立 精神将又一次受到莫大创伤。 但是,历史的进步是客观存在。中国已经改朝换 代了,尊严和骨气,再也不是埋在地层深处的矿物。 为此,中共中央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 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毛泽东1960年7 月18日在北戴河会议上再次发出号召:要下决心搞 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 给了,这个帐是很难算的。 疾风识劲草,岁寒知松柏。在正确的决策之下, 原子能战线上的科学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和工人、解 放军,不论男女老少,个个精神抖擞,投入依靠自己 的力量发展核科学的伟大事业。 人马调齐,工作配套,各路研制进展神速,捷报 一个接着一个。 就这样,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月,却成了中国人干 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道理就是这样简 单明了:受制于人的地方越少,获得的东西就越多。 当1964年10月16日我国西部上空腾升起第 一朵蘑菇云的时候,有些外国人还不以为然,以为只 不过是一个低水平的玩意儿,直到他们对大气中的 飘浮物进行分析后,才感到惊讶。 仅仅间隔两年8个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了, 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这 回又有人说啦:“中国人真神!”其实也不神,正确 的理解应该是,中国人并不笨。外国人能够做到 的,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