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粒分析揭示的河南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

日期:2019.12.25 阅读数:39

【类型】期刊

【作者】杨玉璋,李为亚,姚凌,程至杰,张居中,信应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刊名】第四纪研究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淮河上游;稻旱混作;生业模式演变

【资助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

【ISSN号】1001-7410

【页码】P229-239

【年份】2019

【期号】第1期

【期刊卷】1;|7;|8;|4

【摘要】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河南唐户遗址(约7.8~7.0ka B.P.)出土的裴李岗文化时期6件石磨盘、2件石磨棒和8件陶炊器残片表面附着残留物进行了分析,共提取到6类不同形态的淀粉粒,鉴定结果显示有分别来自小麦族(Triticeae)、粟(Setaria italica)、水稻(Oryza sativa)、栎属(Quercus)、莲属(Nelumbo)以及未知种属的淀粉粒.石磨盘、石磨棒表面附着淀粉粒种类的多样性表明该类工具在当时被用于加工多种需要碾磨或脱壳的植物果实或块根块茎.粟、水稻、小麦族及栎属等淀粉粒的同时发现也表明,农业种植和采集是唐户先民获取植物性食物资源的主要途径.此外,根据粟的淀粉粒在实验选取样品表面普遍出现的情况,同时结合邻近的贾湖遗址植物考古和生产工具研究结果来看,以粟种植为主,水稻种植为辅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能已成为唐户先民经济活动的主体.

【全文文献传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