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白令海上新世以来的放射虫组合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作者: 张强,陈木宏,张兰兰,胡维芬,向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来源: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科学学术论坛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1.07Ma,0.47Ma发生过四次显著的变化,分别记录了中上新世的气候变冷事件,北半球冰川作用事件,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以及放射虫生态事件.4.13-3.91Myr期间,白令海主要受温暖气候的影响...

新疆策勒河流域公路地貌灾害及对策

作者: 杨发相,周杰,吴玉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来源:2013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流域内地貌类型自北向南依次是沙漠、冲积扇、冲-洪积平原、干燥剥蚀丘陵、干燥剥蚀中、低山和冰缘及冰川作用高山等,地貌灾害类型多样。采用野外调查结合GIS技术研究流域的地貌灾害,结果是:(1...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 姚俊强,杨青,陈亚宁,刘志辉,胡文峰,赵玲(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学术论坛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还通过冰雪消融来调节径流,在一定时期内会抬升湖泊水位和扩大湖泊面积;但从长远来看,强烈的冰雪消融会加速积雪消失和冰川退缩,而湖面降水对水位和面积的调节有限。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景下,气温的升高会加剧湖泊水位的下降和面积的萎缩...

北极王湾海洋浮游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调查

作者: 曾胤新,董培艳,郑天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第十六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位于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王湾,是北极地区典型的峡湾型海洋生态系统.在夏季,其浮游生物群落明显受到冰川融水等淡水输入的影响.有关该区域夏季期间浮游细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调查,对于进一步了解认识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地区市场整合研究--基于湘鄂赣皖四省的数据分析

作者: 李雪松,孙博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第十二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实现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增强区域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重要方式。本文借鉴冰川成本理论模型,采用价格法对长江中游地区湘鄂赣皖四省区1987-2012 年九大类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市场整合程度的测度...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中国沿海和泰国普吉岛里氏拟石磺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作者: 周娜,沈和定,陈诚(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来源:2013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781MaBP,泰国普吉岛群体约为0.035MaBP,两者可能伴随更新世间冰期的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发生。

古海水中陆源物质输入的地球化学制约:以对华南石炭纪灰岩的研究为例

作者: 赵明宇,郑永飞,赵彦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来源: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Sr比值和化学蚀变指数(CIA),同样也支持着气候的效应。因此,石炭纪可能出现周期性的气候变冷和冰川作用,这些冰期是C1(晚维宪期到早谢尔普霍夫期)、C2(巴什基尔期到早莫斯科期)和C3...

硅酸盐熔体中的碳

作者: 倪怀玮,Hans Kepple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ayerisches Geoinsitut University of Bayreuth 95440 Bayreuth Germany;Bayerisches Geoinsitut University of Bayreuth 95440 Bayreuth Germany)  来源: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沉积掩埋和板块俯冲等移出机制,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火山喷发作为输入机制.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碳可能导致了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冰川作用的终止.溢流玄武岩喷出的碳可能造成生物集群灭绝.在地球内部,相较于固相矿物,碳强烈地倾向于富集在硅酸盐熔体中...

几类副热带高压研究观点

作者: 王万里,谢应齐(中国气象局华中(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大陆整体可看成一纵贯南半球和北半球(全球)的南北向大地形,所以副热带高压在其两侧发生断裂,加之青藏冰川的作用,使得夏季在大陆西侧形成亚速尔(大西洋)高压;在其大陆东侧形成太平洋高压,这样西非西亚...

中国东部的风化坑

作者: 王为,许刘兵,林志海,刘志鹏,黄日辉,赖宜讯,刘愠(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2013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只要岩石面能积水,风化坑就能形成;10)风化坑在上述各方面与河流壶穴、海岸壶穴完全不同,并与冰川作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