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高原隆升对中国恒河猴群体遗传结构的不均一影响
作者: 武善金,罗静,张亚平,岳碧松(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特别是恒温脊椎动物的发生和遗传结构是非常有意思的.而系统地理学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有力武器.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和第四纪冰川,大概算是对当前亚洲生物圈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历史事件了.

关于“玛纳斯”一词之考以及玛纳斯县之称谓(玛纳斯县名称考)
作者: 马合苏提·别克塔伊,郭松明(新疆玛纳斯县三中) 来源:“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辽阔的原野,叠嶂的苍山恰似漫漫历史的见证。远远望去,在蜿蜒不断的天山山脉中部,坐落着头枕巍峨的冰川,双脚伸向广袤的准噶尔沙漠,被称为富饶吉

川藏公路典型泥石流流量计算分析
作者: 王标,王艳(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现场技术交流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以国道G318线(西藏境)通麦~105道班段作为依托工程,详细分析了项目内具有代表性的暴雨/融雪泥石流、冰川型泥石流、泥石流堰塞湖的成因,对泥石流设计流量做了详细的分析计算,给出计算依据及计算结果...

一个医治环境污染的简明有效的急救处方
作者: 徐汉友(河南省南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内科) 来源: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已达到了息息相关的程度,联合国及世界各国都对环境与健康的问题建立了法规,但大气温度升高并没有停止,冰川融化并没有消停,酸雨还在下,总之,环境与健康的问题和矛盾并没有解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在加剧...

氣候變遷下綠色防洪減災概念之初探
作者: 邱俊融,王維民,李欣怡,林俊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博士學位學程-工業管理組) 来源:工程和商业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興起,加速了人類文明之發展,但也因為快速的現代化使得能源消耗、臭氧層被破壞、極地冰川溶化、動植物滅亡、海平面上升與廢棄物污染等問題,造成地球生態嚴重的破壞,也進而導致全球暖化...

GROVE山核心考察区冰下地形测绘研究
作者: 王泽民,艾松涛,谭智(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来源:2012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开展了利用地质雷达测定冰下地形及冰川物理特征等问题研究。采用加拿大SSI公司生产的pulseEKKO PRO专业性地质雷达,利用探地雷达进行无线电回波测厚工作,并利用GPS技术确定作业点的精确位置...

蒙古气候变化点滴及尺度理论启示
作者: 王万里(华中(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强化科技基础 推进气象现代化——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1940-2008年间三大流域(北冰洋、太平洋和中亚)的平均水温大略平均增加2oC;60年中冰川减少了22%,大部地表水都在显著减少,其中5128条河和溪流中已有852条永久枯竭,9306眼喷泉中也有227...

利用ERS-1/2SAR Tandem数据探测青藏高原普若岗日冰原运动
作者: 柳林,江利明,汪汉胜(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从而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1,2]。普若岗日冰原位于藏北高原腹地无人区,不仅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现代冰川,也是中低纬度地

利用GRACE、InSAR和GPS观测估计青藏高原冰后回弹
作者: 张腾宇,金双根(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1.引言冰川均衡调整(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是在冰进期冰盖堆积产生的地壳变形,当冰退期冰盖融化后,由于地幔的粘滞性,使得地球产生长期而缓慢的回弹效应...

山西省宁武县万年冰洞持续存在机制的数值模拟
作者: 杨少华,石耀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已发现的著名冰洞有斯洛伐克多布希纳冰洞、奥地利萨尔茨保市附近的爱斯里森卫尔特冰洞、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冰川国家公园中的冰洞等。这些冰洞规模巨大,保存于永久冻土带。在我国,已发现的冰洞有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