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问题
作者: 王志坚 张鲁新(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冻土环境问题是青藏高原铁路建设的3个主要技术难题之一,结合青藏铁路建设的工程实践,论述了冻土环境对青藏铁路工程质量和未来安全运营的重要性.认为应该结合工程实践,深入开展铁路工程和冻...

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的温度场特征
作者: 喻文兵 赖远明 牛富俊 张学富 张淑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根据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结构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的研究,分析了模型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整个路基3个典型断面在冻结期结束和融化期结束时的温度场特征.结果表明:路基底部温度...

保温处理措施在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盛煜 张鲁新 杨成松 房建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阐述了保温处理措施保护多年冻土的原理,认为保温材料下部地温年变幅的减小是保温处理措施保护多年冻土上限下降的主要效果.青藏公路昆仑山越岭地段保温处理试验路段路基、路肩及天然地表下的地温观测资料证实...

青藏公路路基变形分析
作者: 俞祁浩 刘永智 童长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为研究青藏公路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在退化过程中对路基变形产生的影响过程和程度,在唐古拉山以南选择了3处具有代表性的路面进行了为期2 a的路面变形观测.资料表明,在多年冻土人为上限退化过程中随着公路路基结构...

人工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作者: 杨平 张婷(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研究了原状土与人工冻融土的密度、干密度、含水量、饱和度、孔隙比、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等物理指标,以及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的差异性.土冻融后...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类型及典型斜坡稳定性研究
作者: 牛富俊 张鲁新 俞祁浩 谢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省第二地质勘察院)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冻土区斜坡稳定性是青藏高原工程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介绍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失稳的主要类型,包括崩塌型、蠕变型、泥流阶地型、表土植被层蠕滑型及热融滑塌型等.其中热融滑塌型对于高原环境...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质地貌
作者: Donald,F.Palmer,白松(肯特州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来源: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从西部的冰川深谷到东部的锯齿山脊顶峰,公园内景色宏伟壮丽,并且拥有全美国最高以及最壮观的瀑布(图1)。构成基底绝大部分的基岩侵入体代表了一套由中生代北美西部陆缘俯冲作用而形成的喷出...

南极地区数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冰芯记录对比研究
作者: 任贾文 秦大河 效存德 孙俊英 李忠勤 张明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A考察路线的冰芯研究,获得了伊丽莎白公主地250a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通过与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有关研究结果的对比,揭示了该冰川谷地为东南极洲重要气候分界线的特征.综合南极地区其它地点冰芯记录和冰盖变化研究结果...

中更新世全球最大冰期与中国沙漠扩张
作者: 邬光剑 潘保田 管清玉 高红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全球冰量达到最大,并且西伯利亚冰盖的扩展,还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同时,青藏高原上也发育了最大规模的冰川,从而强化了西风和东亚冬季风.其结果造成了中国季风边缘区的沙漠扩张.虽然全球冰量和青藏高原是影响沙漠演化的重要因素...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新生代冰碛岩(物)的沉积环境及其意义
作者: 方爱民,刘小汉,李潇丽,俞良军,琚宜太,黄费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学术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报道了在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蓝冰表面碎石带中发现的具有混杂堆积特征的新生代沉积岩(物)漂砾,并认为它们可能是这一地区上新世冰川活动的产物.通过对这批沉积岩(物)的宏观沉积特征、岩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粒度特征以及沉积岩中石英颗粒的表面形貌特征等的详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