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特点
作者: 吴海成,何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吉林大学李四光实验楼物理教研室) 来源:2014年环渤海、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本文全面阐述了物探发展特点。即仪器设备方面达到"三高"、方法运用方面达到"三多"、资料成果方面达到"三优";物探应用向"攻深、攻新、攻细"方面发展;物探队伍向"精干化、灵活性、创新力...

三种岩石圈构造理论的动力的定量研究
作者: 周敬彬(澄城县科技局) 来源: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地幔热对流是板块构造的驱动力。有不少学者认为,岩石圈表层的构造变形可能主要受地球自转速度的控制(李四光、夏德格)。曾有学者认为,月球对地球发生的潮汐作用是地壳上发生构造的总动力(达尔文、泰勒...

一位值得尊敬的地质科学管理者(代序)
作者: 董树文 来源:《地球学报》“王泽九先生八十华诞”专辑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现为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协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对比合作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鄂尔多斯油气发现历史
作者: 杨蒙蒙(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第40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新中国成立以前,日本和美国的地质队分别来到这里做调查,都对此地持否定态度,但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了新的观点:"美

深切怀念我国地质界的先辈朱庭祜先生
作者: 孙枢(中国科学院) 来源:浙江省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少数知识分子深知发展地质科学、开发矿业乃振兴中华所必需,其代表人物如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和李四光等先后到国外研习地质,并于辛亥革命前夕回国。1913年,章鸿钊、丁文江和翁文灏在当时政府有关部门内成立以地质研究所为名的...

圖說低海拔型古冰川遺跡典型範例
作者: 趙松齡,李麗雲(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来源: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側磧、中磧和古冰鬥遺跡等,足以證明海拔1000米以下,普遍存在古冰川活動遺跡。我國地質界泰斗李四光先生從20世紀20年代起,力主中國東部許多中低山地,如廬山、黃山、北京西山、太行山等都發育過冰川...

鄂尔多斯西缘中南段构造演化及构造建模分析
作者: 朱昊,何登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来源: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目前对西缘的地质结构特征并不十分清楚,研究程度较低。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就已经开始对西缘地区展开研究工作。李四光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出发

輓近时期中国大陆构造的主要问题
作者: 赵越,刘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来源: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9:板块与大陆构造前缘论坛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Molnar,1988),其主体在中国地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輓近时期大陆变形的认识。輓近时期(李四光,1973)亦或新构造时期是指中新世以来的宽泛的时间阶段,大陆变形最显著的特征是地表变形...

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后的趋势估计
作者: 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来源: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2014年于田大地震自然会引起推测:今后几个月内会不会重演2008年的情况。 笔者依据已故李四光院士提出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把印尼苏门答腊地区发生的两次特大巨震分别与巴基斯坦大地震及汉川巨震相联系...

我国第一个地震预报地应力观测站—-邢台尧山站的建立
作者: 李方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来源: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本文介绍了1966年3月8日邢台6.8级地震后第一个地震预报地应力观测站—邢台尧山站的建立及工作情况,以及李四光教授1966年4月20日亲临邢台尧山考察及1967年冬到房山参加地应力解除实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