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研究

作者: 卢予北,张古彬,陈莹(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河南中低温地热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大,分析评价了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低碳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河南的地热资源勘查管理和技术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具体工作思路。

中國陆區區域成矿/成油作用同向性宏觀動力學機制討論

作者: 范啟灏(香港浩舜资源有限公司)  来源: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成油作用同向性的动力學机制討論,是為促進中國矿业和油.气资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增砖添瓦,為纪念李四光诞辰工20周年而作,拋磚引玉、撰写此文。

天津地热资源开采动态及可持续开发策略

作者: 曾梅香,田光辉,李会娟,刘九龙(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天津市地热资源赋量丰富,目前已有地热井350余眼,2009年度开采量2650万m3,年回灌量700万m3,年度地热回灌率26.4%。近年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严格依法管理,力保资源良性开发...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郝爱兵,林良俊,刘桂英,蔺文静(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为应对能源资源紧缺,推动节能减排,浅层地温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美国、瑞典、瑞士、德国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并出台相应鼓励政策。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总体处于起步阶段...

敦密地堑镜泊湖段大型地热田

作者: 隋学文,张俊,石凤姣(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敦密地堑镜泊湖段地热田为敦密断裂控制的长条状地堑型构造断陷层状沉积成因类型。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已取得的钻探成果资料,综合分析了地热田的热源、热储、盖层及地温场情况,进而对该地热田地...

天津市地热资源管理概况

作者: 韩金树,王幼军,王坤,韩砚奎,王光辉,李波(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热管理处)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多年来,天津市地热资源主管部门认真履行地热管理的各项职责,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编制地热开发利用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研究与推广梯级利用技术和回灌技术...

新疆塔县盆地地热系统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

作者: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是314国道上通往南亚和中亚的重镇和新疆著名旅游区。近年来该区在地热勘查中发现了较强的地热异常。作者通过野外地热地质考察,开展了包括大地构造...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作者: 阮传侠,林黎,赵苏民,田信民,于彦,唐永香,王娟,刘九龙,李俊,程万庆(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天津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对供暖制冷需要很大。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浅层地热能为清洁能源,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天津市浅层...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在江西的发展前景

作者: 孙占学(东华理工大学)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本文在简要介绍地源热泵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述评,并对江西省的地热背景与浅层地热能开发的条件和前景进行了讨论。江西省平均地温梯度变化为20.1~25...

关于“遏制预防地震与开发利用地热能关系”的研究探讨

作者: 庄庆祥(福建省天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通过了解地震真相,以逆向思维创新理论为武器指导破解遏制与预防地震灾害实践;充分发挥增强型地热利用系统工程大量深孔疏导、转化、分解地壳内地震能量的作用,让地震能量有效地释放出地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