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中国第四纪冰川博物馆重张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日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本报讯(通讯员祁月)今天,经过两年的闭馆改造,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重新开门迎客。新馆展室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五倍,以前裸露在外的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进了屋”,还新增了模拟人机互动、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项目。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古道旁,成立于1989年。新冰川馆展室面积达到了4

广元文物普查 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商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专家称该冰臼群系大陆冰川,大约形成于200万年~300万年前一般由花岗岩、火山岩形成的冰臼较多,该处的冰臼群则是由变质砾岩形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11月7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有着“冰臼之父”之称的韩同林教授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本报讯11月2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2009年中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3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4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开幕式上,校长俞立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表达了作为一名地貌与第四纪工作者对该专业的深厚情感。我校教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改扩建工程完工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建筑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历时1年,位于北京石景山地区的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改扩建工程完工。据介绍,与建于1987年的老馆相比,新馆面积增加了近5倍,分为展览区、遗迹保护区和室外地博园3个展区。新馆通过照片、实物复原和化石标本再现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地貌、植被、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进化过程。本报记者李忠民/摄

城西悬崖上怎会停留巨石?花岗岩上哪来的孔穴?苏州作家经过8年调查认为:-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商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商报记者施晓平实习生邓鸿民本报讯提起冰川,你也许会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极和北极,或喜马拉雅山、天山等高海拔地区。但苏州作家徐卓人经过八年工夫的调查大胆提出,以气候温暖著称的苏州,历史上也曾被厚厚的冰川覆盖!冰川研究专家韩同林教授看了徐卓人所拍的照片后认为,照片里的地貌正是第四纪冰川覆盖苏州的权威证据。

第四纪最好的“博物馆”

作者: 桑吉梅朵  来源:地质勘查导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第四纪最好的“博物馆”

吴起发现“第四纪”化石

作者: 周艳涛  来源:华商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图为牙齿化石本报讯(记者周艳涛)近日,我省文物部门在吴起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庙沟乡一带发现了7处“第四纪”化石点,并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有200多万年前的动物牙齿、犄角、腿骨化石等。考古专家推断,第四纪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前)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当时火山活动频繁,人类开始出现,生存环境

吴起发现大量第四纪化石

作者:暂无 来源:延安日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本报讯(闫文学康彦创)日前,在吴起县的头道川和二道川相继发现了大型仰韶秦汉遗迹和大量第四纪化石点。这为研究陕北史前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种类提供了宝贵、丰富而真实的材料。本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第四纪化石点位于吴起县二道川境内的庙沟乡,因历史原因,这里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山体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吴起发现大量第四纪化石

作者: 闫文学,康彦创  来源:延安日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吴起发现大量第四纪化石

食品厂的掌门人带着一群网友要让第四纪石冰川遗迹“动”起来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

□记者范文忠经过2个多月的拍摄,长达31分48秒的电视散文《寻梦覆卮山》,前天晚上在上虞芳华大酒店举行首发仪式。令人关注的是,这部电视散文的撰稿、演员、拍摄、配音和后期制作等都由上虞曹娥江论坛的一批网友包办。昨天下午,《寻梦覆卮山》的主创人员杜又常、屠国强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拍摄过程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