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中国石油业犹如十点钟太阳
作者: 邹水平 来源:中国石化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面向21世纪地质科学讨论会上,李国玉教授的观点让人深受鼓舞。他说,我国石油工业目前就像早晨10点钟的太阳。不要轻信中国贫油论和油气资源枯竭论。中国和世界石油资源总是要枯竭的,但不是现在,不是十年八年,也不是三十年五十年,至少21世纪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还要发展。李国玉教授在

伟大的决策 辉煌的胜利
作者: 钱三强 来源:中国军工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起步维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可是到了近代,我国科学技术却大大落后了,而许多新兴学科,特别是实验性很强的原子核科学等,几乎是空白。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虽然北平研究院有一个原子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内也设有核物理部分,但是论其当时的工作条件、人员情况,真可以说是徒有其名。

奉献在西部
作者: 窦贤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少年壮志学地质1934年10月,一个严酷的冬日悄然降临。在安徽安庆,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他就是汤中立。汤中立降生的季节和他所处的时代似乎有着某种暗合:一个动荡而苦难的年代将要开始,一个少年的漫漫人生之路也将从此开始。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战事很快波及到安庆。其时,年幼的汤中立学步未稳,但他不

为时代塑像
作者: 何仁军 来源:湖北日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1917年,湖北武昌的一个革命家庭,一名男孩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的黄钢。黄钢的父亲黄负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之一,这使得黄钢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革命熏陶。谁料灾难悄悄袭来,1922年初,父亲因反动军阀的残酷迫害而罹难。幼小的心灵承受丧父的打击,黄钢陷于巨

辛亥革命逸事
作者: 刘作忠 来源:团结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怎样使印钤美观又耐用呢?李白贞一番琢磨,决定采用酸性液烂铜方法制作。他先在长堤街买回五寸见方的紫铜片一块,打磨光洁,再反写“中华民国鄂军政府大都督之印”,投入42度浓硝酸中浸蚀。文字显印出来后,李再刊刻修整,并装上木柄。由于没有现成的工具,李借用洋刀在铜片上刨光,因用力过猛,左手大指被划破,鲜血染在

袁桂所:观古井测地震
作者: 武卫政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大地震,隆尧县是震中,居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2002年1月25日,记者来到了当时的震区马栏村,除了一口古井,当年地震的遗迹荡然无存。古井边的石碑上记录着36年前地震的一些预兆:震前3日,井水暴升,水中似大鱼游腾;临震,井水外溢,发出浓烈的硫磺气味;震时,井喷水柱高4米,持

他助大庆稳产26年
作者: 王丙西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最早了解王启民是在话剧《地质师》中,剧中那个叫“骆驼”的男青年生机勃发、满腔热忱、矢志报国。如今,“骆驼”的生活原型王启民已是两鬓霜染的老地质专家了。王启民在大庆油田奋战了40年,用智慧、意志和热情与十几万大庆人一起,书写了一曲轰轰烈烈的石油壮歌,攀上了世界石油开发技术的新高峰。望着这位身体瘦弱、说

“科学家”缘何“守垃圾”
作者: 刘海明 来源:四川日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报纸这个标题,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时值今日还有哪个单位如此不重视人才。其实,这里所说的科学家,是指科学家的塑像。最近有消息称,成都玉林四巷的一个小游园内立有邓稼先、华罗庚、李四光三位科学家的塑像。可是前不久,小游园边突然冒出座垃圾中转站。很快塑像的脚下,粪便、塑料袋、纸屑随处可见,苍蝇、蚊虫乱飞,污水